浙江在线5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姜赟 实习生 刘安琪)“我觉得我不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因为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整个准备过程,真的非常非常不认真……”冯可凡,毕业于杭州第二中学,在今年三月,终于收到了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和大部分“杭二”的高中生一样,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高中、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几乎是冯可凡的标配,但是故事在2017年5月转折了。
2017年5月,虽然离高考还有一个月时间,但是冯可凡却做出了这个让老师和同学都惊讶的决定。“最初的动机简单来说就是不满意高考成绩吧,我觉得不能辜负自己。”这个念头像夏日里的一场大雨,浇醒了故事的主角,于是,“紧急调头”申请国外高校。
在高考前夕临时决定出国,并不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决定。秋季入学已经结束、春季入学的学校数量少之又少,困难重重却也没有阻挡年轻人的脚步。5月开始准备出国、7月考出了托福成绩、10月和12月完成了SAT考试,标化考试在去年就已经全部被冯可凡“拿下”。如此的高考前“悬崖勒马”是临阵脱逃吗?不是。
小冯的英语老师和化学老师在推荐信中,都对这个学生给予了极高评价。在两位老师眼中,这是一名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很高的学生,英语基础好、化学竞赛成绩突出、课内游刃有余、课外热衷摄影。而在宿管大爷的推荐信中,他又是善于观察、体贴周到的忘年之交。
“最大的情绪波动还是来源于我的同学们大都已经进入大一了,但我看起来却好像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外人的目光、家人的担心是申请途中不可忽略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申请者申请时的心理状态。“虽然我在申请中不是很焦虑,但是我的父母会比较担心。”
如果说足够的标化成绩是申请的门槛,那文书能够帮助申请人更为立体地将自己展示在学校前。因为时间紧张,冯可凡向专业机构寻求了帮助。这段回顾过程帮他更好地反思了自己,间隔的这一年时间可以说是付出,也可以被认为是收获。
现在的杭城也是5月,通知书已经为这次的四季轮回画上了句号。“还比较轻松吧……”这名少年的大学四年会在美国三大理工高校之一的佐治亚理工大学度过。回想一年前,那个念头像随意的柳条在脑海中疯狂生长,而少年坚定的脚步是这段征途最好的注脚。 本报记者 姜赟 实习生 刘安琪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